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樂山睡佛又稱隱型睡佛,位于樂山城側(cè)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這尊睡佛全身長達4000余米。形態(tài)逼真的佛頭、佛身、佛足由烏尤山、凌云山和龜城山三山聯(lián)襟組成,四肢齊全,體態(tài)勻稱,面目清秀,安詳?shù)仄P在青衣江山脊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
樂山睡佛是由烏尤山、凌云山、龜城山構(gòu)成的奇觀?!熬薹稹鳖^南腳北,臥于眠江東岸,南北直線距離約1300米。烏尤山為“佛頭”:山嘴是“肉髻”,景云亭如同“睫毛”,山頂樹冠各為“額、鼻、唇、頜”,惟妙惟肖,最富神采;凌云山棲鸞、集鳳兩峰為“佛胸”,靈寶峰是其“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龜城山南坡則為其“腳”。樂山大佛位于“肩”、“胸”內(nèi),寓“心即是佛”、“心中有佛”之意,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觀。
“樂山睡佛”山體是距今一億二千萬年前的白堊紀上統(tǒng)夾關(guān)組紫紅——磚紅色砂巖。戰(zhàn)國晚期,秦蜀守李冰“鑿離堆”,烏尤山山體有所改變。漢 代,三山均為墓地,建造了成百上千的崖墓。凌云、烏尤之間的麻浩崖墓內(nèi),刻有一尊我國最早的摩崖佛像。唐代,烏尤山、凌云山佛教大興,建有烏尤寺、凌云寺,開鑿了樂山大佛。靈寶塔始建于唐代,宋以后歷代均有維修。這些相關(guān)的自然、人文歷史奇妙地結(jié)合,把“巨佛”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在20世紀90年代初始展現(xiàn)到了人們的眼前。那鬼斧神工的奇特景觀,為名城樂山增添了一個全新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