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蟹黃包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期就成為商家大戶洽談生意,招待親朋的必備名點,蟹黃湯包具有面細潔白,皮薄餡大,湯多肉嫩,油黃味鮮的風味特色。蒸熟的包子呈半透明狀,用筷子夾起晃動時,里面的湯汁隱約可見。
耿福興蝦籽面是蕪湖著名小吃佳品,凡到蕪湖的人,都要慕名而至,以親口品嘗為快。蝦籽面采取寬湯窄面之法,將面條煮沸后略加冷水煮上片刻,撈起兌入有蝦籽、豬油、蔥花、醬油等佐料的高湯,入口鮮美無比。
在江城蕪湖,早點小吃有小籠湯包、薄皮小餛飩、烏米蒸飯等,最有特色的當然是耿福興酥燒餅。
沒吃之前,你會覺得它毫無特色,無非放了些紅豆、類似臺灣珍珠的糯米小丸子、還夾雜著些桂花之類的東西,看上去就像碗普通的八寶粥。待入口之后,瞬間驚呆:甜而不膩,滑而不沾,且芳香撲鼻。
一到初春,菜場上就可見一盆盆螺螄,有的是帶殼的,回去養上幾天,吐盡泥沙,做成五香螺螄;有的是焯過以后挑出來的螺肉,加上點兒韭菜一炒,也讓人欲罷不能,停不了口。
“云開看樹色,江靜聽潮聲”,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皖江與青弋江的交匯口。
最佳旅游時間
春秋最佳,夏季天氣炎熱,初冬是降水季節,不適宜出游。
建議旅游天數 4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方特歡樂世界——方特夢幻王國;D2.赭山公園——鏡湖公園——鳩茲;D3.天門山;D4.弋江——西河。
風土人情
地理氣候
蕪湖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規則長條狀。地貌類型多樣,平原丘陵皆備,河湖水網密布,青弋江、水陽江、漳河貫穿境內,黑沙湖、龍窩湖、奎湖散布其間。蕪湖市的光、熱、水氣候資源豐富,極具開發潛力。雨熱同季的氣候特征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由于氣候的異常變化,易發生旱澇災害。同時,又因為冷暖空氣常在江淮流域上空交鋒,天氣變化劇烈,致使暴雨、冰雹、大風、雷擊、龍卷風、低溫連陰雨、凍害等災害性天氣也常有發生。
歷史文化
公元前109年蕪湖設縣后經兩漢時期的發展,到三國時因戰爭頻繁,蕪湖地位日顯重要。蕪湖縣治由鳩茲西遷到青弋江口不遠的今城東南隅的雞毛山一帶的高地上(古鳩茲舊治再未復用),成為今日蕪湖市最老的城區。東晉時期,蕪湖已成為臨江重鎮。五代十國時南唐升元(937-943)年間復置蕪湖縣。從此蕪湖作為縣一級行政建置直至1949年。
兩宋時期,全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蕪湖成為當時沿江的一座名城。約在十一世紀初,蕪湖筑城垣即宋城。今北門外高城板,東門外鼓樓崗等皆為宋城遺址。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金兵不斷南侵,蕪湖城遭兵焚毀成廢墟。淳熙七年(1180)又筑城,但已不如以前繁榮。明代蕪湖的經濟又逐步恢復發展起來,商業同手工業不斷發展,成為新興的工商業城市,沿青弋江到江口形成商業中心地帶,號稱“十里長街”,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鴉片戰爭以后,蕪湖因交通位置和經濟條件重要而成為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重要據點。大量洋貨涌進蕪湖市場,既嚴重摧殘了傳統的民族工業,又刺激了商業的畸形發展。開埠通商以后,由于地理、經濟條件以李鴻章為代表的官僚買辦采取政治手段等,米市中心遂由鎮江遷來蕪湖,并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四大米市之首。1949年4月蕪湖市獲得解放。幾十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